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动态观察

被引:85
作者
王拥军
施杞
沈培芝
徐宇
刘梅
陈锋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上海
关键词
颈椎间盘; 动物模型; 退变; 生物力学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1.5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与程度。方法 :选择 8月龄清洁级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 3月、5月、7月 3个对照组 ,3月、5月、7月 3个模型组 ,每组 10只。在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基础上 (对照组为不作手术的正常大鼠 ) ,组织形态学评判颈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并检测前列腺素E2 (PGE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含量和胶原酶 (MMP 1)活性。结果 :( 1) 3月模型组可见颈椎间盘纤维环出现裂隙 ,排列轻度不规则 ,髓核出现皱缩或变小 ,少数椎间盘可见髓核轻度突出 ;5月模型组大鼠椎间盘髓核完全纤维化 ,7月模型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 ( 2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5月和 7月模型组大鼠MMP 1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PGE2 和 6 keto 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 (P<0 0 5或P <0 0 1)。 ( 3)模型组组间比较 ,5月和 7月组大鼠MMP 1活性比 3月组升高 (P <0 0 5) ;5月组 6 keto PGF1α较 3月组升高 (P <0 0 5)。结论 :颈椎间盘退变是一渐进性的过程 ,通过破坏大鼠颈部动静力平衡系统 ,可以加快颈椎间盘退变进程 ,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动力失衡为先 ,静力失衡为主”的颈椎病病机学说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芪麝颈康方对兔退变颈椎骨赘形成部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王拥军
    施杞
    沈培芝
    徐宇
    万超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03) : 199 - 201
  • [2] 芪麝颈康丸对颈椎间盘内IL-1α、IL-6、TNFα含量的影响
    王拥军
    施杞
    石印玉
    吴士良
    沈培芝
    徐宇
    刘梅
    [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0, (01) : 25 - 27
  • [3] 退变颈椎间盘致炎机制的实验研究
    彭宝淦
    施杞
    贾连顺
    谭军
    [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9, (08) : 501 - 504
  • [4] 大鼠颈椎病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建立附视频
    郝永强
    施杞
    郑松国
    谢可永
    朱振东
    沈培芝
    [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999, (04) : 42 - 44
  • [5] 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施杞
    郝永强
    彭宝淦
    姜杰
    王拥军
    [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01) : 55 - 59
  • [6] 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大鼠椎间盘蛋白多糖的观察
    郝永强
    施杞
    吴士良
    [J]. 中国骨伤, 1999, (01) : 12 - 14
  • [7] 退变颈椎间盘中IgG及IgM含量变化
    彭宝淦
    王拥军
    施杞
    吴仕良
    [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998, (03) : 58 - 59
  • [8] 一个新的实验性颈椎病动物模型
    彭宝淦
    施杞
    沈培芝
    王拥军
    [J].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6, (05) : 12 - 14
  • [9] 实验性颈椎病模型的设计
    赵定麟
    陈德玉
    沈强
    杜晓冰
    王岚
    [J]. 中华外科杂志, 1993, (08) : 453 -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