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燧石结核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8
作者
刘新宇
颜佳新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栖霞组; 燧石结核; 玉髓; 成岩作用;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7.05.008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燧石结核是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其成因具重要的古地理、古海洋意义。通过对湖北黄石、江苏南京和广西来宾三地栖霞组燧石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研究,确定了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序列。研究区燧石结核主要由微石英、负延性玉髓、粗晶石英组成,并含少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生物碎屑。其中,微石英、负延性玉髓、正延性玉髓、白云石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方解石晶粒形成于晚期成岩作用,粗晶石英的形成则具有多期性。结合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和海泡石成因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组成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硅质来源与当时全球硅质生物的繁盛有关。燧石结核内玉髓和白云石形成环境条件及形成时间的确定,为建立更加合理的燧石结核成因模式和白云岩化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对深入探讨本区二叠纪层状硅质岩的成因具启发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30 / 7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碳酸盐岩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颜佳新 .
沉积学报, 2004, (04) :579-587
[2]   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华南地区为例 [J].
杨海生 ;
周永章 ;
杨志军 ;
张澄博 ;
杨小强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111-115
[3]   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的交代及其地质意义 [J].
颜佳新 ;
施春华 ;
李军虹 ;
EHCarlson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1) :75-83
[4]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浮石状燧石 [J].
朱嗣昭 ;
HiromiNagai ;
MasaoKametaka ;
吴春寅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345-350
[5]   湖北巴东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J].
颜佳新 ;
徐四平 ;
李方林 .
岩相古地理, 1998, 18 (06) :27-32
[6]   广东茂名地区二叠纪层状硅质岩成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J].
徐跃通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7, (03) :27-33
[7]   应用化石群落生态学研究分析黄石地区栖霞组沉积环境 [J].
颜佳新,赵锡文,杜远生 .
岩相古地理, 1996, (04) :40-49
[8]   论浙江北部早二叠世硅质岩层 [J].
徐自强 .
地层学杂志, 1995, (04) :315-320+329+328
[9]   苏皖地区二叠纪放射虫硅质岩中有孔虫的发现及沉积环境初探 [J].
王汝建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4) :519-524
[10]   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海进和上升流形成的缺氧环境的沉积 [J].
吕炳全 ;
瞿建忠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9, (22) :172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