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还分离模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磷有效性及其有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赵小军
李志洪
刘龙
崔婷婷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种还分离; 磷;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1.040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尼龙网袋法对种还分离模式下的玉米秸秆还田进行田间原位模拟,比较不同秸秆还田量在不同还田深度下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和不同形态有机磷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水平秸秆添加比例R0(0%)、R1(0.44%)、R2(0.88%)、R3(1.32%)和3个不同还田深度0—15,15—30,30—45cm交叉处理。结果表明,秸杆还田1a后,各土层中土壤全磷含量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均无显著改变;在0—15cm土层中,与R0相比,R1、R2、R3处理下的土壤速效磷分别增加了27.0%,49.3%,64.1%,在15—30cm和30—45cm土层速效磷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也呈显著增加,增加量大小依次为0—15cm>15—30cm>30—45cm;有机磷组分在0—15cm土层中表现为,相比于R0,R1、R2、R3处理的活性有机磷和高稳定性有机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中等活性有机磷分别减少了12.8%,26.2%,36.3%,中稳定性有机磷分别增加了25.1%,53.5%,61.6%,15—30cm和30—45cm土层各有机磷组分含量变化也均表现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升高,中稳定性有机磷含量降低,活性有机磷和高稳定性有机磷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种还分离模式下的玉米秸秆还田主要通过促进土壤其它形态的磷转化为速效磷而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为下季作物提供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磷源,同时提高了土壤中稳定性有机磷的含量,降低了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Return rate of straw residue affects soil organic C sequestration by chemical fertilization [J].
Lou, Yilai ;
Xu, Minggang ;
Wang, Wei ;
Sun, Xiaolin ;
Zhao, Kai .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11, 113 (01) :70-73
[2]  
Changes and availability of P fractions following 65 years of P application to a calcareous soil in a Mediterranean climate.[J].D. T. Vu;C. Tang;R. D. Armstrong.Plant and Soil.2008, 1
[3]  
AN EXPLORATORY METHOD FOR FRACTIONA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FROM GRASSLAND SOILS.[J].R. A. BOWMAN;C. V. COLE.Soil Science.1978, 2
[4]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5]   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J].
李彩虹 ;
张勇 ;
袁汉民 ;
陈东升 ;
王小亮 ;
何进尚 ;
亢玲 ;
董立国 ;
张维军 .
宁夏农林科技, 2016, 57 (02) :12-15
[6]   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 [J].
黄欣欣 ;
廖文华 ;
刘建玲 ;
张伟 ;
曹彩云 ;
郭丽 .
土壤学报, 2016, 53 (03) :779-789
[7]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J].
战厚强 ;
颜双双 ;
王家睿 ;
马春梅 ;
龚振平 ;
董守坤 ;
张钦文 .
作物杂志, 2015, (02) :78-83
[8]   不同有机废弃物对土壤磷吸附能力及有效性的影响 [J].
徐秋桐 ;
张莉 ;
章明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22) :236-244
[9]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及安徽省秸秆还田现状分析(英文) [J].
程燕 ;
胡宏祥 ;
邸云飞 ;
贡家芳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3, 14 (05) :776-779
[10]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J].
慕平 ;
张恩和 ;
王汉宁 ;
方永丰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5)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