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板块构造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被引:5
作者
汤耀庆
冯益民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放射虫硅质岩; 枕状熔岩; 新进展; 大地构造; 蛇绿岩套; 蛇绿岩带; 古俯冲带; 橄榄岩; 超基性岩; 变质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1972年尹赞勋综合大量国外资料,在我国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接着李春昱、傅承义等又著文进一步介绍板块构造的基本理论,在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当时还处在十年动乱时期,板块构造这一新兴学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工作未能广泛开展,只有局部地区的探索。李春昱先生不顾古稀之年,带领西北地质研究所少数几人,首先开展了祁连山—秦岭地区的板块构造研究工作,这对我国板块构造研究起了先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0+224 +2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J].
李春昱 ;
汤耀庆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0
[2]   西藏东部怒江变质地体的地质特征和变质作用 [J].
富公勤 ;
潘桂棠 ;
徐跃荣 ;
王培生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3) :27-39+137
[3]   试论滇西澜沧群蛇绿岩套形成的构造环境 [J].
卫管一 ;
罗再文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 1982, (03) :41-46+138
[4]   西藏八宿来姑中上石炭统似冰碛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陈炳蔚 .
地质论评, 1982, (02) :148-151+194
[5]   唐巴勒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J].
朱宝清 ;
冯益民 .
西北地质科学, 1982, (02) :56-67+114
[6]   论哀牢山-藤条河断裂——古板块俯冲带 [J].
段新华 ;
赵鸿 .
地质学报, 1981, (04) :258-266+323
[7]   论图瓦贝Tuvaella的时空分布和生态环境 [J].
苏养正 .
古生物学报, 1981, (06) :567-576+608
[8]   中国中元古代以来古地理发展的轮廓附视频 [J].
王鸿祯 ;
刘本培 .
地层学杂志, 1981, (02) :77-89
[9]   西藏发现蛇绿岩套堆积岩和席状岩床群 [J].
王希斌 ;
曹佑功 ;
郑海翔 ;
A.Nicolas ;
J.Girardeau .
地质论评, 1981, (05) :457-459
[10]   我国西藏首次发现席状岩墙群 [J].
吴浩若 ;
张旗 ;
周云生 ;
李达周 .
地质科学, 1981, (01) :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