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被引:13
作者
徐国盛
何玉
袁海锋
杨运会
孟昱璋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嘉陵江组气藏; 混源; 成藏模式; 成藏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四川盆地内重要的产层之一。对嘉陵江组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的分析表明:嘉陵江组的天然气干燥系数大,热演化程度高,油型气和煤型气混源特征明显,但川中地区除外,主要为高熟油型气。经盆地区域构造活动和成藏要素分析,恢复了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建立了川中、川东和川南地区典型构造带嘉陵江组天然气的成藏模式,发现嘉陵江组气藏均经历了古油藏—古气藏—现今气藏的漫长演化过程,与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密切相关。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遵循:高压驱动,流体跨层流动,断层裂缝疏导,膏盖油裂解气成藏的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8+20 +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烃源研究 [J].
陆正元 ;
赵路子 ;
李弢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20-722
[2]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烃源研究 [J].
陆正元 ;
赵路子 ;
李弢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20-722
[3]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型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 [J].
王顺玉 ;
戴鸿鸣 ;
王海清 ;
黄清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02) :10-17+4
[4]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型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 [J].
王顺玉 ;
戴鸿鸣 ;
王海清 ;
黄清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02) :10-17+4
[5]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李剑 ;
周国源 .
地学前缘, 2006, (02) :234-248
[6]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李剑 ;
周国源 .
地学前缘, 2006, (02) :234-248
[7]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运聚规律与成藏 [J].
李延钧 ;
李其荣 ;
杨坚 ;
朱晓惠 ;
王廷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20-24
[8]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运聚规律与成藏 [J].
李延钧 ;
李其荣 ;
杨坚 ;
朱晓惠 ;
王廷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20-24
[9]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 [J].
蔡立国 ;
饶丹 ;
潘文蕾 ;
张欣国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42-47
[10]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 [J].
蔡立国 ;
饶丹 ;
潘文蕾 ;
张欣国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