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祁连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赵锦梅 [1 ]
张德罡 [2 ]
刘长仲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关键词
土壤持水能力; 土壤渗透性; 土地利用方式; 东祁连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研究选取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影响显著。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退耕自然恢复地(1.104 g/cm3)>多年生草地(1.061 g/cm3)>燕麦地(1.011 g/cm3)>天然草地(0.781 g/cm3);总孔隙度为天然草地(68.196%)>燕麦地(60.606%)>多年生草地(58.93%)>退耕自然恢复地(57.5%);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土壤稳渗速率天然草地最大(681.966 t/hm2和3.02 mm/min),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小(575.005 t/hm2和1.004 mm/min)。从土壤持水性能和入渗性能来看,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天然草地最好,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差,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优于退耕自然恢复地。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Soil degradation by land use change in an agropastoral area in Sardinia (Italy) [J].
Zucca, Claudio ;
Canu, Annalisa ;
Previtali, Franco .
CATENA, 2010, 83 (01) :46-54
[12]   大青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J].
巍强 ;
张秋良 ;
代海燕 ;
郭鑫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2) :111-115
[13]   植被恢复模式对黑土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J].
柴亚凡 ;
王恩姮 ;
陈祥伟 ;
王庆彬 ;
周一杨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1) :60-64+73
[14]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与根系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J].
徐宁 ;
吴兆录 ;
李正玲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5) :1961-1963
[15]   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特征 [J].
杨成德 ;
龙瑞军 ;
陈秀蓉 ;
徐长林 ;
王进明 .
中国草地学报, 2008, (01) :1-5
[16]   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赵小社 ;
毕玉芬 ;
孙涛 ;
许岳飞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726-730+735
[17]   子午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邱莉萍 ;
张兴昌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965-972
[18]   黄土高原西部弃耕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J].
魏兴琥 ;
谢忠奎 ;
段争虎 .
中国沙漠, 2006, (04) :590-595
[19]   缙云山典型林分森林土壤持水与入渗特性 [J].
王云琦 ;
王玉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3) :102-108
[20]   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J].
孙艳红 ;
张洪江 ;
程金花 ;
王玉杰 ;
石健 ;
程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