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实现路径——基于解释结构模型

被引:18
作者
方茜 [1 ]
郑建国 [2 ]
机构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 四川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协同创新体系; 结构特征; 解释结构模型;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5.12.011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运用静态结构化技术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结构模型",探讨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及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协同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包含创新导向、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能力、政府功能和影响经济七个功能模块。(2)除主体外,文化、环境、知识、资源和政府等要素的协同是系统运行的重点。(3)系统推进协同创新的路径有:营造创新文化,倡导失败学研究;创新协同模式,发挥知识与创新共同体、专利联盟优势;关注环境协同,促进缄默知识分享;培育创新集群,升级产业、科技集群;制定分享计划,实现主体利益协同。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孙骞.武汉科技大学. 2013
[12]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 2” 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 . Henry Etzkowitz,Loet Leydesdorff.Research Policy . 2000 (2)
[13]   A shift from CIM to CHIM [J].
Sun, H ;
Frick,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1999, 12 (05) :461-469
[14]  
Winning businesses in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J] . 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 1997 (2)
[15]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四轮驱动”结构与机制研究 [J].
孔祥浩 ;
许赞 ;
苏州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22) :15-18
[16]   创新集群理论视角及中关村、张江和深圳高新区发展路径比较 [J].
刘字濠 ;
曾国屏 .
特区经济, 2012, (10) :243-245
[17]   从新竹模式看我国创新集群培育政策体系的构建 [J].
张梅 ;
张纯 .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 (20) :33-36
[18]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J].
何郁冰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02) :165-174
[19]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J].
陈劲 ;
阳银娟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02) :161-164
[20]   创新集群:研究谱系与分析维度 [J].
丁魁礼 ;
钟书华 .
科研管理, 2010, 31 (06) :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