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及成藏分析——以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气藏为例

被引:16
作者
唐丽 [1 ,2 ]
张晓宝 [1 ]
龙国徽 [3 ]
徐峰 [3 ]
王波 [3 ]
韩海燕 [4 ]
徐丽 [3 ]
杨梅 [3 ]
李海鹏 [3 ]
王国仓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格尔木炼油厂厂办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翼山; 湖相碳酸盐岩; 油气藏; 成藏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南翼山碳酸盐岩油气藏下干柴沟组(E3)至上油砂山组(N22)储层和油藏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与湖相碎屑岩油气藏相比,南翼山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在生、储、盖、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油气藏类型及其组合关系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南翼山构造处于生烃凹陷,存在多套烃源岩,油气就近捕获;油源来自南翼山的西南小梁山凹陷,深层E23原油来自E23烃源岩,浅层N2原油来自N1烃源岩。②南翼山共存在4套含油气层系(E3、N1、N12、N22),可分为2类:一类是中浅层(N1—N22)发育在构造背景上的以泥晶灰(云)岩、藻灰(云)岩和颗粒灰(云)岩为储层,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储集空间的层状岩性油气藏;另一类是E23上部,以泥灰(云)岩为储层,以孔隙—裂缝为储集空间的凝析气藏。③南翼山油气藏碳酸盐岩储层与泥岩垂向上构成频繁互层的生储盖组合。④南翼山N22油气藏油层薄,渗透率低,驱动类型以弹性驱动和溶解气驱为主,油藏类型是受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中深层凝析气藏气层纵向集中,平面受构造和断层控制;裂隙性储集空间,产能不一。⑤南翼山油气田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南翼山构造处于生烃凹陷、油气就近捕获,断裂和断裂系统是良好的疏导体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⑥南翼山构造在上新世之前背斜构造发育缓慢,发育高峰期在上新世早中期,并最终定型;上新世早中期下干柴沟期进入生烃高峰,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藏;上新世晚期—第四纪上干柴沟期进入生油高峰,油气沿构造两翼断层运移至N1、N12和N22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5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J].
党玉琪 ;
熊继辉 ;
刘震 ;
马达德 ;
汪立群 ;
李潍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14-619
[12]   柴西地区第三系藻灰(云)岩的岩石类型与分布特征 [J].
寿建峰 ;
邵文斌 ;
陈子炓 ;
沈安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37-39
[13]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J].
夏青松 ;
田景春 ;
倪新锋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3, (01) :105-112
[14]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及形成条件 [J].
甘贵元 ;
魏成章 ;
常青萍 ;
严晓兰 ;
崔俊 ;
王爱民 ;
陈登钱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5) :413-417
[15]   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研究进展 [J].
妥进才 ;
黄杏珍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6)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