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剩余收入法”的北京市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分析

被引:24
作者
杨赞 [1 ]
易成栋 [2 ]
张慧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2]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
[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关键词
住房可支付能力; 剩余收入法;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31 [房地产制度];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长期以来,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一直是我国住房政策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是,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测度一直是理论和实证的难点,特别是家庭收入差异以及住房质量差距的加剧又增加了住房可支付能力测定的难度。应用新的"剩余收入法"通过一个家庭购买一个"基准住房"总价格,并根据信贷政策测算了基本住房所需的融资成本,再测算基本的非住房消费,得到最低预算收入,并和真实收入比较来评估北京市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还比较了已购房改公房家庭和首次购房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北京不同收入群体住房可支付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中低收入家庭存在购买能力不足,拥有房改公房能提高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对提高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可支付能力的作用很小。提出发展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国外住房可支付能力研究概要 [J].
李进涛 ;
谭术魁 ;
汪文雄 .
城市问题, 2009, (05) :7-13
[2]   动态住房购买力测算模型及实证分析 [J].
李爱华 ;
石勇 ;
朱梅红 .
中国管理科学, 2008, 16(S1) (S1) :157-163
[3]   基于收入余额指标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模型 [J].
余凌志 ;
屠梅曾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8, (09) :1506-1510
[4]   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多维评判标准 [J].
郝前进 ;
周仁 .
中国房地产, 2008, (09) :13-15
[5]   动态房价收入比——判断中国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新思路 [J].
陈杰 ;
郝前进 ;
郑麓漪 .
中国房地产, 2008, (01) :25-28
[6]   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1991—2005 [J].
张清勇 .
财贸经济, 2007, (04) :79-84+129
[7]   城镇居民住房购买力研究 [J].
李爱华 ;
成思危 ;
李自然 .
管理科学学报 , 2006, (05) :8-17+43
[8]   What is housing affordability? The case for the residual income approach [J].
Stone, Michael E. .
HOUSING POLICY DEBATE, 2006, 17 (01) :151-184
[9]  
A new measure of housing affordability: Estimates and analytical results[J] . Nandinee K. Kutty.Housing Policy Debate . 2005 (1)
[10]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hite,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