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初报

被引:11
作者
巫水钦,冯瑞集
机构
[1] 福建省农科院耕作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品种,同工酶,酶带类型,亲缘关系,模糊聚类分析;
D O I
10.19303/j.issn.1008-0384.1995.03.008
中图分类号
S531.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中甘薯植株的不同部位酶带表现有差异,而以9~11叶片之间茎组织的酶带清晰、完整和稳定,适于品种亲缘关系的分析。对88份栽培品种的茎组织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共出现22条酶带,其中8条酶带表型频率均在90%以上,为甘薯茎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稳定特征酶带。根据酶带表现把测定品种分为11类型,同一类型中的品种之间酶带表现一致,反映了较大的亲缘关系。并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展示了各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远缘杂交品种A52、优质品种金山57和C180各成一类且表现与其它品种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优质品种有特征酶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栽培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数量化分析 [J].
张士遵 ;
温奎 .
华北农学报, 1990, (03) :14-19
[2]   辣椒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及模糊聚类分析 [J].
马德华 ;
王鸣 .
华北农学报, 1988, (03) :83-90
[3]   玉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双列分析 [J].
刘继红 .
遗传学报, 1988, (04) :265-269
[4]   甘薯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薛启汉 ;
师素云 ;
刘蔼民 ;
易琼华 .
遗传学报, 1988, (04) :247-253
[5]   同工酶电泳数据的分析及其在种群遗传上的应用 [J].
熊全沫 .
遗传, 1986, (01) :1-5
[6]   甘蔗及其近缘属植物同工酶特点的比较研究 [J].
林炎坤 ;
蔡泽霖 .
广西农学院学报, 1985, (02) :25-30
[7]   番茄芽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J].
汪清胤 ;
黄永芬 ;
王海廷 .
遗传, 1981, (06) :28-30+33
[8]   同工酶与玉米杂种优势研究——Ⅵ.关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杂种酶的分析 [J].
杨太兴 ;
曾孟潜 ;
李继耕 .
遗传, 1981, (06) :31-33
[9]   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水稻品种类型及其演变 [J].
傅春霞 ;
蒋荷 ;
谭秀云 .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04) :31-35
[10]   同功酶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J].
徐乃瑜 .
湖北农业科学, 1979, (11)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