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甘草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21
作者
葛淑俊 [1 ]
李广敏 [1 ]
马峙英 [1 ]
王文全 [2 ]
武晓阳 [1 ]
袁静娅 [1 ]
孟义江 [1 ]
机构
[1] 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7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甘草是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价值的重要植物资源,人工培育以野生变家种为主,尚未开展系统的育种工作。本研究以内蒙古杭锦旗的野生乌拉尔甘草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基本培养基、NAA、TDZ和蔗糖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及微繁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适合甘草丛生芽诱导的外植体为生长4~7 d的无菌苗子叶节,培养基为MS+TDZ 0.1 mg/L+NAA 0.1 mg/L+蔗糖20~30 g/L;将带1叶的茎段在改良MS+NAA 0.1 mg/L+6-BA1.0~2.0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其增殖倍数可稳定达到25倍;在1/2MS+核黄素2.0 mg/L中生根,炼苗3 d移栽到蛭石中,成活率达96%以上。1个带腋芽茎段培养3个月可获得13 906棵生根试管苗,成活13 350株,繁殖效率高达85%。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紫花苜蓿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RAPD分析 [J].
刘青芳 ;
步怀宇 ;
赵宇玮 ;
贾敬芬 .
草业学报, 2006, (05) :115-121
[2]   播娘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研究 [J].
姜淑慧 ;
管荣展 ;
董海滨 ;
杜文明 .
草业学报, 2006, (04) :94-98
[3]   甘草种子人工繁育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J].
杨发林 ;
李克昌 ;
胡崇礼 .
草业科学, 2004, (12) :90-94
[4]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J].
张红晓 ;
经剑颖 ;
张贯臣 .
洛阳大学学报, 2003, (04) :43-45
[5]   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J].
杜学梅 ;
李登科 .
果树学报, 2002, (05) :286-291
[6]   甘草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王照兰 ;
杜建材 ;
于林清 ;
巴达拉呼 ;
史智 .
中国草地, 2002, (01) :74-77
[7]   花药培养育种研究进展 [J].
刘鸿艳 ;
郑成木 .
热带农业科学, 2001, (01) :61-64+74
[8]   甘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J].
于林清 ;
何茂泰 ;
王照兰 ;
许占友 ;
斯日古楞 .
中国草地, 1999, (01) :13-15+19
[9]   新疆甘草属的种间杂交 [J].
张新玲 ;
李学禹 ;
魏灵基 ;
崔剑平 .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01) :135-139
[10]   盐碱地甘草栽培技术 [J].
田茂忠 ;
李风岭 ;
孙子亮 ;
陈恒华 .
中草药, 1996, (03) :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