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帕米尔结合带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地震活动研究

被引:31
作者
胥颐 [1 ]
刘建华 [1 ]
刘福田 [1 ]
朱令人 [2 ]
龙海英 [2 ]
魏斌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地壳结构; 地震活动; 天山—帕米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1 [地震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流动地震台阵记录的地震数据,通过地震层析技术反演了天山—帕米尔结合带的P波速度结构,揭示出地壳结构的非均匀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和西昆仑的双向挤压导致塔里木西部边缘地壳严重变形,在山前地区形成基底隆起带,地壳深部则被断裂分割成为若干块体,有的块体可能卷入造山带内部;喀什坳陷地壳深部结构相对完整,变形程度较弱;天山和西昆仑的地壳结构显示出缩短增厚的波速特性,在与塔里木接壤的局部地区,壳幔边界附近存在热物质的侵入迹象.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塔里木西部边缘的壳内高速块体周围,推测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应力调整是导致天山—帕米尔结合带频繁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伽师地震则与构造变形由天山向塔里木内部扩展以及该地区的地壳非均匀结构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69 / 4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帕米尔及邻区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 [J].
雷建设 ;
周蕙兰 ;
赵大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6) :802-811+907
[2]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J].
张先康 ;
赵金仁 ;
张成科 ;
任青芳 ;
聂文英 ;
成双喜 ;
潘素珍 ;
唐周琼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65-671
[3]   帕米尔东北侧基底结构研究 [J].
段永红 ;
张先康 ;
杨卓欣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2, (04) :378-384+448
[4]   伽师地震区地壳细结构及发震断层的初步研究 [J].
李松林 ;
张先康 ;
W.D.Mooney ;
赖晓玲 ;
A.J.Michael ;
段永红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1) :76-82+150
[5]   帕米尔东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弧形构造的扩展特征 [J].
沈军 ;
汪一鹏 ;
赵瑞斌 ;
陈杰 ;
曲国胜 .
地震地质, 2001, (03) :381-389
[6]   伽师强震群震源特征及震源机制力学成因分析 [J].
周仕勇 ;
许忠淮 ;
陈晓非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654-662
[7]   中国西南天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J].
陈杰 ;
丁国瑜 ;
Burbank ;
D.W. ;
Scharer ;
K. ;
Rubin ;
C. ;
Sobel ;
E. ;
曲国胜 ;
沈军 ;
尹金辉 ;
赵瑞斌 .
中国地震, 2001, (02) :34-55
[8]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成因的探讨 [J].
刘启元 ;
陈九辉 ;
李顺成 ;
郭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56-365+433
[9]   用GPS研究南天山(伽师)地区现今地壳变形附视频 [J].
王琪 ;
丁国瑜 ;
乔学军 ;
王晓强 .
地震学报, 2000, (03) :263-270+336
[10]   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的地震层析成像 [J].
胥颐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何建坤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13-1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