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甘肃西峰6.2~2.4MaB.P.红粘土中孢粉记录及古植被演化
被引:8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旺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淑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来源:
关键词:
中新世晚期—上新世;
红粘土;
孢粉;
甘肃西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74 [黄土地、高原、台地];
Q913.84 [微体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甘肃西峰赵家川6.2~2.4MaB.P.红粘土地层的孢粉学研究,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显示该区在此阶段总体为干旱的草原环境,6.2~5.8MaB.P.为灌丛草原;5.8~4.2MaB.P.是稀疏森林草原,植被由大量中生性草本植物和少量喜湿性的乔木植物组成,反映当时气候相对湿润;4.2~2.4MaB.P.植被中旱生植物藜科和麻黄明显增多,反映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分析认为研究区自6.2MaB.P.干旱草原环境的格局就已经形成。红粘土中孢粉记录的植被演化信息与青藏高原隆升有时代上的耦合性,也与北极冰盖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67 / 4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晚第三纪红黏土成因和沉积环境的生物学证据:蜗牛化石记录[J]. 科学通报, 2004, (13) : 1294 - 129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酒西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早期植被与气候变化[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 107 - 116马玉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方小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李吉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吴福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张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 [3] 陕西旬邑晚新生代红土-黄土序列磁化率特征与环境变迁[J].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 103 - 108薛祥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教育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地质系岳乐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教育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地质系周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教育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地质系王建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教育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地质系
- [4] 西峰晚第三纪红土记录的亮度学特征[J].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 110 - 11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郭正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泰山学院
- [5] 黄土高原地质、历史时期古植被研究状况[J]. 科学通报 , 2003, (01) : 2 - 7吕厚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东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正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6] 末次盛冰期黄土高原蜗牛化石记录的气候快速变化及其影响机制[J]. 第四纪研究, 2002, (03) : 283 - 29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秀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顾兆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J].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 381 - 391李吉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方小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潘保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宋友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
- [8] 晚第三纪中国西北干旱化的发展及其与北极冰盖形成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J].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 556 - 567郭正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彭淑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东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 [9]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演替的植物硅酸体记录[J].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 336 - 34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东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吴乃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郭正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 [10] 黄土高原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对比——红粘土风成成因的新证据[J]. 沉积学报, 1999, (02) : 61 - 67鹿化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芷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