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当下与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向度

被引:43
作者
平维彬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 多民族国家;
D O I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9.09.002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旋律,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在宏观层面的重大部署。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于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塑于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革命进程中,确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实践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立体饱满"的学术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一项"系统完整"的建设工程,它包含着"继承历史、立足当下和面向未来"的三层内涵。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团结之路70年:新中国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脉络 [J].
张少春 .
西北民族研究, 2019, (03) :15-23
[3]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展望——着眼于中国定位与应对的讨论 [J].
杨洁勉 .
国际展望, 2019, 11 (01) :1-11+156
[5]   再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 [J].
朱碧波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41-49
[6]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J].
张建平 ;
沈博 .
当代世界, 2018, (05) :13-16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J].
王延中 .
民族研究, 2018, (01) :1-8+123
[8]   从文化族类观到国家民族观的嬗变——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J].
平维彬 ;
严庆 .
贵州民族研究, 2017, 38 (04) :1-6
[9]   族际政治整合:民族共治、多元一体与国家建构 [J].
黄其松 ;
顾裕男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5) :37-42
[10]   社会结构:一个概念的再考评 [J].
杜玉华 .
社会科学, 2013, (08) :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