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被引:140
作者
郝亚明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功能目标、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根本目标,表明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尊重与遵循,彰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功能定位,设定了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促进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路径选择。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助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助于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从而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构建的中心,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工作的指引。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J].
王延中 .
民族研究, 2018, (01) :1-8+123
[3]   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 [J].
王希恩 .
学术界, 2016, (04) :33-44+324
[4]   “三交”理念提出以来的争论及反思 [J].
杨须爱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 37 (04) :31-37
[5]   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研究及启示 [J].
郝亚明 .
民族研究 , 2015, (03) :13-24+123
[7]   关于“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思考——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会 [J].
陈永亮 .
民族论坛, 2014, (12) :71-74
[8]   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 [J].
胡鞍钢 ;
胡联合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5) :1-12+110
[9]   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 [J].
马戎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7 (03) :93-103
[1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人民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