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理念提出以来的争论及反思

被引:15
作者
杨须爱
机构
[1] 中共中央编译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三交”理念; 涵; 政策力度及限度; 争论; 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三交"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做出的发展。然而,"三交"理念自2010年提出以来,学界就如何解读其内涵、如何在实践中施行的问题上分别产生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出现了一些不当,乃至错误的思想观点,在社会上造成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其中一些至今仍在蔓延。回顾这两次争论的基本情况,反思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三交"理念的科学意涵,也有助于为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出版社.2015,
[2]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胡锦涛.人民出版社.2012,
[3]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刘先照主编;.民族出版社.1994,
[4]  
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M].李维汉编著;.人民出版社.1981,
[6]   大力推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J].
李晓霞 .
中国民族, 2015, (03) :56-59
[8]   “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 [J].
杨须爱 .
贵州民族研究, 2014, 35 (02)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