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叶片内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与大豆抗灰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刘亚光
徐刚
杨庆凯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2]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黑龙江哈尔滨
[3]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几丁质酶; 几丁质内切酶; 几丁质外切酶; 抗病性;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03.02.001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大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实验采用 5个生理小种的大豆灰斑病菌接种抗性不同的 6个大豆品种 ,并设置相应的对照 ,分别测定了接种不同时间的大豆叶片中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正常生长情况下 ,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 ;大豆灰斑病菌可诱导大豆几丁质酶 ,特别是内切酶的产生 ,而外切酶产生的量少或对其诱导的效果不明显 ;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几丁质内切酶和外切酶的活性均呈正相关关系。接种灰斑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种的大豆叶片中几丁质酶活性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植物几丁质酶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J].
高武军 ;
孙毅 ;
王景雪 ;
李润植 .
世界农业, 1999, (03) :22-24
[2]   溃疡病菌对杨树几丁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诱导作用 [J].
胡景 ;
江朱玮 .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02) :88-92
[3]   一种测定土壤几丁质酶活性的方法 [J].
顾向阳,胡正嘉 .
土壤通报, 1994, (06) :284-285
[4]   蚕豆叶片几丁质酶的抗虫性研究 [J].
王海波,金沙,陶芸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3) :348-352
[5]   高等植物几丁酶研究进展 [J].
张世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01) :8-13
[6]  
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宁正祥 主编, 1998
[7]  
Chitinase in bean leaves: induction by ethylene, purification, properties, and possible function[J] . Planta . 198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