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反恐模式的转型——从精英模式到参与模式

被引:57
作者
郭永良 [1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反恐模式; 精英反恐; 全民反恐; 参与权;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6.02.011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我国反恐举措密集,但恐怖态势却愈发严峻,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为"精英反恐模式"的症结。该模式已不能充分满足反恐的现实需要,亟须结构性地嵌入社会公众的力量,形成全民反恐模式。根据政府与公众关系的不同,可将全民反恐模式分为参与模式和合作模式。合作模式适合公民社会较为成熟的国家,相较而言,参与模式在我国更具现实性。未来构建我国反恐模式时,应以社会公众的反恐参与权为逻辑起点。反恐参与权由知悉反恐信息权、防范恐怖风险参与权、处置恐怖事件参与权和制裁恐怖行为参与权等四项权能构成。在现阶段,激励社会公众积极运用上述四项权能,是促成我国反恐模式转型的可行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61+180 +18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1]  
民众是反恐最重要的依靠力量.[N].明海英;.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12]  
从美国“全民反恐战略”说开去.[N].吕正卿;许德斌;.中国国防报.2009,
[13]  
行政法制的基本类型.[M].江必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4]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15]  
美国地方政府.[M].(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 Ostrom),(美)罗伯特·比什(Robert Bish),(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  
规训与惩罚.[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3,
[17]  
新安全论.[M].(英)巴瑞·布赞(BarryBuzan)等著;朱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8]  
超越法律.[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9]  
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0]  
行政法学总论.[M].(德)哈特穆特·毛雷尔(HartmutMaurer)著;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