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

被引:23
作者
袁长伟
张倩
芮晓丽
焦萍
机构
[1]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碳排放量; 碳排放强度; 时空演变;
D O I
10.13671/j.hjkxxb.2016.0206
中图分类号
F512 [中国]; X73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核算了2003—2012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分别计算了中国东、中、西部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定量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2003—2012年10年间,中国30个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并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特征,其中,湖北、广东和山东三省的总量居前3位,而内蒙古、吉林和重庆这3个省份(直辖市)的增速最快;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整体上全国呈增长趋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非均衡变化特征;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绝对差异增速趋缓,自2008年后三大区域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呈现明显趋同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555 / 45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 [J].
谢守红 ;
蔡海亚 ;
夏刚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 (05) :13-18
[2]   基于GWR模型的中国省区碳足迹的空间分异及多机制研究(英文) [J].
王少剑 ;
方创琳 ;
马海涛 ;
王洋 ;
秦静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 (04) :612-630
[3]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张守志 ;
叶信岳 ;
姜会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418-1431
[4]   空间效应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J].
吴玉鸣 ;
吕佩蕾 .
桂海论丛, 2013, 29 (01) :40-45
[5]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测度及因素分解 [J].
徐雅楠 ;
杜志平 .
物流技术, 2011, 30 (11) :16-18+45
[6]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 [J].
郑长德 ;
刘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5) :80-86
[7]  
The geography of metropolitan carbon footprints[J] . Marilyn A. Brown,Frank Southworth,Andrea Sarzynski.Policy and Society . 2009 (4)
[8]  
Analysis of policies to reduce oil consumption and greenhouse-gas emissions from the US transportation sector[J] . W. Ross Morrow,Kelly Sims Gallagher,Gustavo Collantes,Henry Lee.Energy Policy . 2009 (3)
[9]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 for CO 2 emissions: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for China[J] . Abdul Jalil,Syed F. Mahmud.Energy Policy . 2009 (12)
[10]  
Quantifying the global and distributional aspects of American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J] . Christopher L. Weber,H. Scott Matthews.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