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城区夏季、冬季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特征

被引:13
作者
彭超 [1 ,2 ]
翟崇治 [3 ]
王欢博 [1 ]
田密 [1 ]
李红丽 [1 ]
刘源 [1 ]
付川 [4 ]
张六一 [4 ]
杨复沫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2] 重庆工商大学
[3]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 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生物质燃烧; 三峡库区;
D O I
10.13671/j.hjkxxb.2014.0978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在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山地城市万州城区采集夏季和冬季PM2.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法(Thermal Optical Reflection,TOR)测定了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探讨了其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发现,OC和EC在夏季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09±1.86)μg·m-3和(3.49±0.64)μg·m-3;冬季分别为(16.82±6.87)μg·m-3和(6.21±2.06)μg·m-3,高于夏季,这可能与冬季当地居民生物质燃烧的贡献显著增加有关.冬季OC和EC显著线性相关(r=0.89),表明冬季两者的一次污染来源相近.冬季PM2.5中总碳(TC)和水溶性K+含量的相关性(r=0.88)高于夏季(r=0.69),表明冬季生物质燃烧对碳污染贡献显著.利用OC/EC比值法对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SOC的浓度均值在夏季为(2.17±1.46)μg·m-3,占OC比例为28.18%±13.85%;冬季为(4.46±3.69)μg·m-3,占OC的23.13%±12.30%.通过计算PM2.5中8个碳组分丰度,初步判断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是万州城区碳组分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638 / 16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凯里市环境空气的历史变化及原因分析 [J].
周立峰 .
科技广场, 2014, (02) :24-27
[2]   宁波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季节变化及来源分析 [J].
许丹丹 ;
屈晓萍 ;
汪伟峰 ;
俞杰 .
中国环境监测, 2014, 30 (01) :49-52
[3]   南京市PM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吴梦龙 ;
郭照冰 ;
刘凤玲 ;
卢霞 ;
刘杰 ;
任玉锐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3, (07) :1160-1166
[4]   天津市区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董海燕 ;
古金霞 ;
陈魁 ;
姜伟 ;
白志鹏 .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1) :34-38
[5]   重庆城区空气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水平的监测分析 [J].
李礼 ;
余家燕 .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2, 34 (02) :41-43+59
[6]   天津秋冬季PM2.5碳组分化学特征与来源分析 [J].
霍静 ;
李彭辉 ;
韩斌 ;
陆炳 ;
丁潇 ;
白志鹏 ;
王斌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1937-1942
[7]   冬夏季广州城区碳气溶胶特征及其与O3和气象条件的关联 [J].
朱李华 ;
陶俊 ;
张仁健 ;
曹军骥 ;
张涛 ;
林泽健 ;
许振成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10) :1942-1949
[8]  
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 王杨君,董亚萍,冯加良,管晶晶,赵伟,李怀建.环境科学. 2010(08)
[9]   广州大气细粒子中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J].
黄虹 ;
曹军骥 ;
曾宝强 ;
李顺诚 ;
何建辉 ;
邹长伟 ;
邹世春 ;
李诗敏 .
分析科学学报, 2010, 26 (03) :255-260
[10]   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J].
许嘉玲 ;
陈美蓉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1) :252-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