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上皮性钙黏附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35
作者
范宇
郎荣刚
王颖
孙保存
付丽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室,,,,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乳头状; 钙黏着糖蛋白类; 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9 [乳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肿瘤细胞的集团性浸润、转移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复习2002年1月-2003年5月所有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切片,按WHO乳腺癌分类分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64例、浸润性导管癌(IDC)5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LSAB)法检测64例IMPC中E-钙黏附素的表达,并同IDC加以比较。结果 E-钙黏附素主要表达于IMPC细胞膜;IMPC E-钙黏附素表达率(85.9%,55/64)明显高于IDC(43.9%,25/57),并且在微乳头状肿瘤细胞集团内的细胞间连接面表达正常,而在细胞集团面向间质侧的表达明显减弱或不表达;IMPC组的淋巴结转移率(85.9%,55/64)明显高于IDC(52.6%,30/57),其淋巴结阳性、E-钙黏附素阳性病例的α-连接素、β-连接素共同表达率(45.1%,26/51)也明显高于IDC(15.4%,2/13)。结论 IMPC的微乳头状肿瘤细胞集团内细胞间黏附性强、而与间质间的黏附性减弱或消失的特性可能是IMPC具有高转移潜能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形态改变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J].
付丽 ;
松山郁生 ;
付笑影 ;
刘彤华 ;
土屋真一 .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4, (01) :25-29
[2]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J].
邱雪杉 ;
杨秀 ;
李庆昌 ;
王恩华 .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2, (04) :29-32
[3]   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韩安家 ;
熊敏 ;
李智 ;
梁英杰 .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1, (01) :26-29
[4]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d/cat复合体表达的意义 [J].
刘海涛 ;
周晓燕 ;
程继义 ;
谭宝斌 ;
金讯波 .
肿瘤, 2000, (04) :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