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区灰霾天气的特征及气象因子诊断

被引:25
作者
李丽云
机构
[1] 广州市番禺区气象局
关键词
天气学; 灰霾天气; 气象因子; 番禺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96—2012年番禺地面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番禺区灰霾天气的特征及其与地面风场、气压场、气温、连续不降水日数等的关系。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番禺的灰霾天数存在着3次波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第一个能见度恶化阶段;2003年开始能见度再次恶化,年灰霾日数逐年增长,于2006年达到峰值;经过了2011年的短暂好转,2012年开始灰霾日数又重新呈上升趋势。10月—次年4月是灰霾天气的高发季节,其中1月份最多,7月份最少。在风场、气压、降水、气温等气象因子中,地面风场对能见度的影响最为明显,灰霾天气往往出现在静风或小风的情况,风向以SSE、SE、NNW、NNE为主;当风力达到3级以上时一般较少出现灰霾天气。气压场的减弱、地面气温的升高增加均有利于灰霾天气的出现,当Δp24>7 hPa或Δp24<-7 hPa以及Δt24<-6℃时,一般不会有灰霾天气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吴蒙 ;
范绍佳 ;
吴兑 ;
廖碧婷 ;
李海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8) :1409-1415
[2]   珠江三角洲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J].
张人文 ;
范绍佳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0 (06) :130-134
[3]   近10年佛山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 [J].
陈慧娴 .
广东气象, 2011, 33 (01) :32-34
[4]   “亚运演练”期间广州市一次持续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J].
肖伟军 ;
汪瑛 ;
高亭亭 ;
黎洁仪 .
广东气象, 2010, 32 (04) :6-9
[5]   近53年宜昌市霾的演变特征及气象因子诊断 [J].
付晓辉 ;
肖刚 ;
姜玉印 ;
高亮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2) :164-168
[6]   广东灰霾天气预警指标及时空分布 [J].
陈慧华 ;
王春林 ;
黄珍珠 .
广东气象, 2008, (05) :1+67-1
[7]   新旧观测标准统计的灰霾时空分布特征对比 [J].
罗晓玲 ;
宋丽莉 ;
潘蔚娟 .
广东气象, 2008, (01) :17-19
[8]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及粤港澳的灰霾天气观测预报预警标准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广东气象, 2007, (02) :5-10+28
[9]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10]   再论相对湿度对区别都市霾与雾(轻雾)的意义 [J].
吴兑 .
广东气象, 2006, (01)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