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热模拟实验动态建立煤成烃模式

被引:11
作者
刘全有 [1 ]
刘文汇 [1 ]
王长华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东营市勘察测绘院
关键词
显微组分; 生烃潜力; 碳同位素组成; 生烃烃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构成煤岩端元组分(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热模拟实验的生烃潜力和甲烷同位素组成数据,结合已建立的煤成油有效排出门限(30mg/gTOC),建立了煤成烃模式,该模式表明:只有富氢的显微组分才有利于煤岩生油,且壳质组含量最低为5.0%,而镜质组最高含量为95.0%;当壳质组含量高于22.9%时,煤成油不受镜质组和惰质组二端元组成的影响。同时,按照煤成烃模式计算了不同端元组分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构成煤岩的显微组分含量能够引起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在同一热演化阶段,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最大差异可达2.3‰。认为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不仅受热成熟度控制,而且也受煤岩显微组分相对含量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典型海相油和典型煤成油轻烃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J].
王祥 ;
张敏 ;
黄光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18-22
[2]   塔里木盆地煤岩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热模拟实验中烷烃系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J].
刘全有 ;
刘文汇 ;
孟仟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3) :313-318
[3]   塔里木盆地煤岩显微组分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特征研究 [J].
刘全有 ;
刘文汇 ;
宋岩 ;
秦胜飞 ;
张殿伟 ;
腾格尔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3) :297-301
[4]   冀中坳陷苏桥-文安油气田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研究(一):原油成因分类及地球化学特征 [J].
张敏 ;
王东良 ;
朱翠山 ;
赵红静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2) :115-119
[5]   加强天然气地学研究 勘探更多大气田 [J].
戴金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1) :3-14
[6]   吐哈盆地煤成油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J].
程克明 ;
赵长毅 ;
苏爱国 ;
何忠华 .
勘探家, 1997, (02) :5-10+19
[7]  
中国大气田及其气源[M]. 科学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2003
[8]   Characterization of pyrolysates from maceral components of Tarim coals in closed system experiments and implications to natural gas generation [J].
Liu, Quanyou ;
Liu, Wenhui ;
Dai, Jinxing .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7, 38 (06) :921-934
[9]   Organic geochemical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ic investigation of coals formed in low-lying and raised mires within the Eastern Alps (Austria) [J].
Bechtel, A ;
Gruber, W ;
Sachsenhofer, RF ;
Gratzer, R ;
Püttmann, W .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1, 32 (11) :1289-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