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人工智能“消融”劳动关系集体化的实证研究
被引:4
作者:
许清清
徐纤纤
机构:
[1]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关系集体化;
劳动力就业结构;
中介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49.26 [劳动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1201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阶段叠加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冲击,引起了劳动者就业结构极化,从而消融了劳动关系集体化。基于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方法,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关系集体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劳动关系集体化具有消融作用;劳动力就业结构在人工智能消融劳动关系集体化中发挥中介效应,其中人工智能通过增加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比例以及降低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比例,对劳动关系集体化产生消融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在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关系集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关系集体化的消融作用均显著。最后基于理论模型以及实证研究结果,针对人工智能时代集体劳动关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