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侏罗纪煤系源岩显微组分组合与生油潜力

被引:8
作者
陈祥
张育民
程克明
陈学宏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河南油田分公司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焉耆盆地; 煤系; 显微组分; 煤成油; 油源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焉耆盆地为我国西部含煤、含油气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是最重要的潜在源岩.对侏罗纪煤系中的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分别进行了有机岩石学、RockEval热解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具有不同的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其中煤层具有3种有机显微组分组合类型,不同显微组分组合类型的煤层具有不同的生油、生气潜力或倾油、倾气性.基质镜质体、角质体、孢子体等显微组分是煤中的主要生烃组分.侏罗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生物标志物组合分析表明焉耆盆地已发现原油是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生成原油的混合产物.含煤地层的地球化学生烃潜力分析和已发现原油的油源对比均表明,含煤地层不仅是重要的气源岩,而且可成为有效的油源岩.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断层封闭性与油气藏形成 [J].
高先志 ;
陈祥 ;
原建香 ;
渠渝鲁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1) :35-37+3
[2]   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J].
林社卿 ;
邱荣华 ;
李永林 ;
赵德力 .
地球科学, 2003, (01) :71-77
[3]   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 [J].
陈祥 ;
孙凤华 ;
伏卫东 ;
陈代林 ;
余培湘 ;
赵增录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4) :19-22+5
[4]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源岩特征及低熟油分布规律研究 [J].
朱芳冰 .
地球科学, 2002, (01) :25-29
[5]   煤中有机质二次生烃迟滞性及其反应动力学机制 [J].
秦勇 ;
张有生 ;
朱炎铭 ;
范炳恒 ;
姜波 ;
李田忠 .
地球科学, 2000, (03) :278-282
[6]   有关煤成油若干问题的探讨 [J].
郝芳 ;
陈建渝 .
地质科技情报, 1990, (01) :53-60
[7]  
吐哈盆地含煤沉积与煤成油.[M].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著;张鹏飞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8]  
煤成烃地球化学.[M].傅家谟等著;.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