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与效率视角下汾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分析

被引:19
作者
张鑫 [1 ]
李磊 [2 ]
甄志磊 [1 ]
王春玲 [1 ]
刘利军 [2 ]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2]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农业灰水足迹; 汾河; 污染; 灰水足迹效率;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9.0179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基于《山西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灰水足迹理论对2010年前后(2000~2016年)汾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及效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1.30×1010m3,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为9.20×10~9m3;农业灰水足迹中以畜牧业灰水足迹为主,但比例在降低;2010年后,汾河流域年均农业灰水足迹同比降低15%,说明汾河水污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仍应制定相关政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种植业灰水足迹同比增加8%,说明化肥施用量在增加,应支持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文水县农业灰水足迹变化最大,其中畜牧业灰水足迹则同比增加52%,应重点对文水县畜禽粪便进行治理或资源化利用;农业灰水足迹效率呈现先平稳后下降然后极速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2年最高,为1.32元/m3.较2010年前,2010年后流域年均灰水足迹效率明显提高,农业落后区减少了6个.
引用
收藏
页码:1502 / 15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