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沿岸带石质基质上周丛藻类群落研究

被引:10
作者
兰波
向贤芬
贾延亭
蒋金辉
杨劭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城市水环境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周丛藻类;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9年12月2010年1月调查了云南洱海流域中洱海、西湖和茈碧湖沿岸带周丛藻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群落多样性以及水体理化因子,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影响周丛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洱海周丛藻类优势种属是刚毛藻属、等片藻属、暗丝藻,而西湖和茈碧湖均以硅藻为主.洱海的周丛藻类生物量大于西湖和茈碧湖,最高值出现在洱海白族小庙(EH31),Chl-a达到78.71 g/cm2.洱海的绿藻密度也高于西湖和茈碧湖.茈碧湖的周丛藻类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47;西湖次之,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34;而处于流域下游的洱海沿岸带周丛藻类的耐污种数目增加,多样性最低.CCA结果表明水体中的NH4+及TP浓度是影响洱海流域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881 / 18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洱海流域农田土壤氮素的矿化及其影响因素 [J].
郑洁 ;
张继宗 ;
翟丽梅 ;
刘宏斌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S1) :35-40
[2]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J].
刘俊琢 ;
张成君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 21 (05) :12-16
[3]   雅砻江(锦屏段)及其主要支流底栖藻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吴乃成 ;
唐涛 ;
黎道丰 ;
刘瑞秋 ;
曹明 ;
蔡庆华 .
生态学报, 2009, 29 (04) :1697-1703
[4]   云南高原湖泊沿岸带底栖藻类群落的分布 [J].
裴国凤 ;
刘国祥 ;
胡征宇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 (04) :373-378
[5]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硅藻指示性属种 [J].
董旭辉 ;
羊向东 ;
王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5) :570-574
[6]   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组成及变化 [J].
张智 ;
宋丽娟 ;
郭蔚华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6) :695-699
[7]   湿地中的藻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J].
熊丽 ;
谢丽强 ;
生秀梅 ;
吴振斌 ;
夏宜琤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6) :1007-1011
[8]   十五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比较研究 [J].
陈廷贵 ;
张金屯 .
河南科学, 1999, (S1) :62-64+78
[9]  
淡水微型生物图谱[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周凤霞,陈剑虹编, 2005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