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产量形成动态及蛋白质的分配与积累

被引:2
作者
杨宗广
罗小明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广州市果品公司
关键词
甘薯; 生长过程; 产量; 蛋白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甘薯产量性状形成动态,将全生长过程分为3个时期:前期为植后60d内,中期为60~90d,后期为90~150d。干、鲜蔓重,中期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干、鲜薯重,前期增长慢,中、后期增长快;生物总产量,受薯重影响大,后期增长较快;薯块烘干率、淀粉率,均以中期增长快,并现峰值;薯块可溶性糖的含量和产量,主要在后期递增。 全生长期内,甘薯各器官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顺序:叶片>吸收根>叶柄>地上茎>块根。各器官蛋白质含量,均以植后30d起呈递减。蛋白质分配主流,随生长期进展,从地上部逐渐转向地下部(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前期直线上升,中期相对稳定,后期缓升,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与块根干物率和干、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甘薯的化学组成 [J].
张国平 .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7, (04) :47-49
[2]   甘薯的品质改良 [J].
朱崇文 ;
马代夫 ;
李秀英 ;
盛家廉 .
作物杂志, 1987, (01) :1-2
[3]   密度和施肥量对甘薯新鲜和贮藏薯块化学成分的影响 [J].
A.F.M.Sharfuddin ;
薛亚杰 .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6, (04) :41-43
[4]   徐薯18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 [J].
盛家廉 ;
袁宝忠 ;
朱崇文 ;
马代夫 ;
齐运田 .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09) :26-30
[5]   甘薯高产生理指标及其科学栽培方法 [J].
余增骞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06) :50-55
[6]  
中国甘薯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