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33
作者
岳玉波
沙之敏
赵峥
陆欣欣
张金秀
赵琦
曹林奎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素流失; 磷素流失; 径流; 渗漏; 产量;
D O I
10.13930/j.cnki.cjea.140830
中图分类号
X71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漏的氮、磷流失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水稻种植模式中,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分别为18.87 mg-L-1、8.98 mg-L-1和8.20 mg-L-1。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在整个水稻季中的TN总流失负荷分别减少15.27%和25.76%。径流流失负荷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氮的主要形态为铵态氮(NH4+-N);渗漏流失负荷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氮的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田面水总磷(TP)平均浓度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分别为0.82 mg-L-1、0.64 mg-L-1和0.37mg-L-1。总磷(TP)总流失负荷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总流失负荷占施磷量的比例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并且以溶解性磷(DP)为主。3种模式下水稻产量为:常规种植>有机蛙稻>绿色蛙稻,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分别减产19.33%和8.51%。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氮、磷流失,但会造成水稻减产。由于有机蛙稻模式要求种、养条件更高,因此有机蛙稻模式下的产品往往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424 / 143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J].
李自林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31 (05) :207-212
[2]   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氮素径流与渗漏流失特征研究 [J].
姜萍 ;
袁永坤 ;
朱日恒 ;
戴耀文 ;
沈逸菲 ;
赵峥 ;
岳玉波 ;
赵琦 ;
曹林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 (08) :1592-1596
[3]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的影响 [J].
闻轶 ;
张翰林 ;
谢剑炜 ;
曹林奎 .
科技通报, 2011, (04) :549-553
[4]   China [J].
Chin, G. T. ;
Frolik, B. M. .
VESTNIK MEZHDUNARODNYKH ORGANIZATSII-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ESEARCH JOURNAL, 2010, 5 (02) :142-158
[5]   免耕稻田田面水磷素动态及其淋溶损失 [J].
通乐嘎 ;
李成芳 ;
杨金花 ;
汪金平 ;
曹凑贵 ;
吴海亚 ;
梅少华 ;
梅金先 ;
翟中兵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3) :527-533
[6]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稻田田面水的N素动态变化及淋溶损失 [J].
李成芳 ;
曹凑贵 ;
汪金平 ;
潘盛刚 ;
叶成 ;
叶威 ;
刘铠 ;
曾金凤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10) :2125-2132
[7]   不同氮磷配合下稻田田面水的氮磷动态变化研究 [J].
田玉华 ;
贺发云 ;
尹斌 ;
朱兆良 .
土壤, 2006, (06) :727-733
[8]   稻田氮素淋洗损失研究 [J].
田玉华 ;
尹斌 ;
朱兆良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2) :2792-2794
[9]   稻田氮素流失规律测坑研究 [J].
陈国军 ;
曹林奎 ;
陆贻通 ;
张大弟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 (04) :320-324
[10]   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研究 [J].
杨新泉 ;
冯锋 ;
宋长青 ;
冷疏影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3) :37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