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造田水稻土磷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4
作者
刘辉 [1 ,2 ]
刘忠珍 [1 ]
杨少海 [1 ]
胡正义 [2 ,3 ]
赵言文 [4 ]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4] 南京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磷; 围海造田;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参数; 水稻土;
D O I
10.13758/j.cnki.tr.2011.02.020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沿海农田N、P排放是沿海湿地和近海水质污染源之一。研究围海造田土壤P化学行为对评价其水质污染风险,制定兼顾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P肥管理措施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3个代表性时期(宋代,明代,现代)围海造田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温度条件下(15℃,25℃,35℃)土壤P吸附动力学,并获得了其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①水稻土的P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拟合,而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最高;水稻土壤P吸附热(△H0)分别为4.39,11.40,15.97 kJ/mol,对照前人的研究结果,推测围海造田土壤P吸附作用力是氢键力和偶极间力为主。②土壤最大吸附量(Qm)依次为:宋代>明代>现代土壤,说明,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土壤保持P容量增加,土壤固P能力增强。土壤最大吸附量(Qm)与有机质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因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增强土壤P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上升,土壤最大吸附量逐渐增大,建议选择高温季节使用P肥,可有利于P吸附,降低农田土壤P排放污染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太湖流域土-水间的物质交换与水环境质量.[M].曹志洪;林先贵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
[2]  
土壤胶体.[M].熊毅编著;.科学出版社.1985,
[3]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科学出版社.1983,
[4]   不同改土物料对白浆土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J].
匡恩俊 ;
刘峰 ;
朱迟 .
土壤, 2009, 41 (05) :772-776
[5]   我国东部河网地区土壤与河道底泥对磷的吸附特性比较研究 [J].
王丽香 ;
吕家珑 ;
庄舜尧 ;
胡正义 .
土壤, 2009, 41 (03) :402-407
[6]   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吸附热力学参数 [J].
王圣瑞 ;
金相灿 ;
庞燕 .
地理研究, 2006, (01) :19-26
[7]   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J].
夏瑶 ;
娄运生 ;
杨超光 ;
梁永超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1) :1369-1374
[8]   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J].
朱利中 ;
杨坤 ;
许高金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6) :674-678
[9]   太湖地区丘陵旱地土壤磷的吸持解吸特征 [J].
高超 ;
张桃林 .
湖泊科学, 2001, (03) :255-260
[10]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对策 [J].
高超 ;
张桃林 .
湖泊科学, 1999, (04) :36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