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造田水稻土磷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4
作者
刘辉 [1 ,2 ]
刘忠珍 [1 ]
杨少海 [1 ]
胡正义 [2 ,3 ]
赵言文 [4 ]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4] 南京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磷; 围海造田;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参数; 水稻土;
D O I
10.13758/j.cnki.tr.2011.02.020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沿海农田N、P排放是沿海湿地和近海水质污染源之一。研究围海造田土壤P化学行为对评价其水质污染风险,制定兼顾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P肥管理措施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3个代表性时期(宋代,明代,现代)围海造田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温度条件下(15℃,25℃,35℃)土壤P吸附动力学,并获得了其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①水稻土的P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拟合,而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最高;水稻土壤P吸附热(△H0)分别为4.39,11.40,15.97 kJ/mol,对照前人的研究结果,推测围海造田土壤P吸附作用力是氢键力和偶极间力为主。②土壤最大吸附量(Qm)依次为:宋代>明代>现代土壤,说明,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土壤保持P容量增加,土壤固P能力增强。土壤最大吸附量(Qm)与有机质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因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增强土壤P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上升,土壤最大吸附量逐渐增大,建议选择高温季节使用P肥,可有利于P吸附,降低农田土壤P排放污染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陕西几种土壤磷吸附特征及温度效应的研究 [J].
杜建军 ;
张一平 ;
白锦鳞 ;
尹志鹏 .
土壤通报, 1993, (06) :241-243
[12]   黄淮海地区潮土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J].
沈仁芳 ;
蒋柏藩 .
土壤, 1993, (02) :68-70
[13]   磷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 [J].
夏汉平 ;
高子勤 .
土壤通报, 1992, (06) :283-287
[14]  
Potential pollution and recommended critical levels of phosphorus in paddy soils of the southern Lake Tai area; China.[J].Qixing Zhou;Yinmei Zhu.Geoderma.2003, 1
[15]   黄土性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 [J].
曹志洪 ;
李庆逵 .
土壤学报, 1988, (03) :21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