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研究

被引:9
作者
张静 [1 ]
徐海龙 [2 ]
王宏伟 [3 ]
机构
[1]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20.04.008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中国区域创新呈现出明显的梯次分布特征,东部区域科技资源相对集聚,中西部地区劣势明显,创新资源与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在这一过程中,是推动遍地开花式的创新创业,还是发挥区域优势、利用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存在的知识溢出效应和空间关联,实现区域创新和经济的协同增长,是两种不同的政策思路。深入研究知识溢出影响下,中国各区域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分析中国知识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特征入手,根据知识资本空间溢出的特征,构建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知识的空间溢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认为:(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无条件的单一稳态趋同,经济倾向在空间邻近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形成多稳态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伴随资本和人员流动的知识跨越区域溢出,是地理邻近或经济社会水平相似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重要机制。(2)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创新活动的空间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溢出影响下的三大地区经济增长也呈现明显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收敛速度最快,趋同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趋同相对较慢。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4+175 +17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知识生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包含知识存量框架的分析 [J].
严成樑 ;
沈超 .
经济科学, 2011, (03) :46-56
[2]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J].
李婧 ;
谭清美 ;
白俊红 .
管理世界, 2010, (07) :43-55+65
[3]   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J].
蔡昉 ;
王美艳 .
经济学动态, 2009, (08) :4-10
[4]   基于区域知识能力的空间知识溢出模型研究 [J].
朱美光 .
软科学, 2007, (02) :1-4
[5]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岳书敬 ;
刘朝明 .
经济研究, 2006, (04) :90-96+127
[6]  
On the measurement of patent stock as knowledge indicators[J] . Gwangman Park,Yongtae Park.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 2005 (7)
[7]   Market value and patent citations [J].
Hall, BH ;
Jaffe, A ;
Trajtenberg, M .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36 (01) :16-38
[8]  
“Ideas” driven growth: the OECD evidence[J] . Argentino Pessoa.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 . 2005 (1)
[9]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proces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Italian case[J] . Michele Costa,Stefano Iezzi.Statistical Methods & Applications . 2004 (3)
[10]  
Source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52–1999: incorporating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J] . Yan WANG,Yudong YAO.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