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公顷”模型的某县级市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11
作者
张帅 [1 ,2 ]
董泽琴 [1 ,3 ]
王海鹤 [1 ,2 ]
邹凤钗 [1 ,4 ]
机构
[1]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3] 贵州省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4] 贵州大学化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市公顷;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22.051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在全球公顷、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市公顷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采用2003~2007年某市平均土地单产量,以市公顷模型计算出全市均衡因子和市域范围内某县级市的产量因子,进而核算和分析了这5年该县级市的生态足迹,并把2007年的数据与全球公顷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由市公顷计算结果看出,该县级市人均生态足迹中耕地和草地占的比重很大,2007年分别达到了44%和46%,而人均生态赤字则主要是由草地方面贡献的,2007年草地人均生态赤字达到总人均生态赤字的73.8%。根据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提出了该县级市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867 / 11870+12260 +122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林育欣 ;
单娜娜 ;
王世忠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738-2748
[2]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王世忠 ;
单娜娜 ;
梁红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82-92
[3]   “省公顷”在小城镇生态足迹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省晏城镇生态建设为例 [J].
冯娟 ;
赵全升 ;
谢文霞 ;
安乐生 .
地理科学, 2008, (02) :209-213
[4]   基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核算差异分析 [J].
吴开亚 ;
王玲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80-83
[5]   时间序列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以甘肃省1990~2002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为例 [J].
蒋晓娟 ;
于兴丽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 (04) :67-68
[6]   基于ARIMA模型的区域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 [J].
胡永红 ;
吴志峰 ;
李定强 ;
卓慕宁 .
生态环境, 2006, (01) :94-98
[7]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J].
任志远 ;
黄青 ;
李晶 .
地理学报, 2005, (04) :597-606
[8]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 [J].
顾晓薇 ;
王青 ;
刘建兴 ;
李广军 .
东北大学学报, 2005, (04) :295-298
[9]  
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J]. 钱杰,俞立中.上海环境科学. 2003(11)
[10]  
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J]. 钱杰,俞立中.上海环境科学. 200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