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同安全的“命运共同体”:分析方法与建设路径探索

被引:12
作者
郭楚 [1 ]
徐进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共同安全; 过程建构主义; 分析折中主义; 伙伴关系战略;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6.06.002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的,具有正义性、和平性、包容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它反映了一个崛起的中国如何处理与外界关系的思想理念。"命运共同体"建设首先需要中国运用物质力量来推动,但它拒绝简单地被"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来分析和理解。运用西方既有主流理论范式来理解和分析"命运共同体"有其局限。中国外交需要中国思维和视角。过程建构主义是主流范式之外的中国理论创新,它可以赋予中国外交政策及"命运共同体"以新的解释。但过程建构主义仍是单一范式研究,而由于"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杂、具体的问题导向研究,因此,借用分析折中主义,并纳入过程建构主义来分析和考察"命运共同体",可以发现,"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经济、政治和安全秩序,也是一个观念秩序;利益共同体是它的基础,安全共同体是它的保障,共有知识的建构是其最高标准。共同安全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和战略目标,即它展示的和平发展战略凸显了中国尊重他者的合理安全诉求;合作共赢原则反映了在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深化的国际格局中合作安全的重要性;伙伴关系战略则展示了中国探索和实践"同盟安全"之外的新安全观的外交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46+142 +142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人文交流思路的转换 [J].
王晓玲 .
现代国际关系, 2015, (05) :48-55
[2]   亚投行:中国向全球提供公共物品的里程碑 [J].
涂永红 ;
王家庆 .
理论视野, 2015, (04) :62-64+73
[3]   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02) :4-10+156
[4]   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 [J].
门洪华 ;
刘笑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02) :65-95+157
[6]   未来中国东亚安全政策的“四轮”架构设想 [J].
徐进 .
当代亚太, 2014, (01) :4-20+154
[7]   中国与周边关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 [J].
张蕴岭 .
人民论坛, 2014, (06) :36-38
[8]   丝绸之路的复活:中国高铁外交解析 [J].
甘钧先 ;
毛艳 .
太平洋学报, 2010, 18 (07) :23-30
[9]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 [J].
唐世平 .
当代亚太, 2009, (05) :4-31
[10]   国际关系中的共同体与共同体主义 [J].
赵俊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12) :5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