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育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测定

被引:2
作者
孔凡明
吕斑
许志刚
机构
[1] 合肥经济技术学院
[2] 安徽省滁州市植保站
[3] 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白叶枯病;抗病性测定;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1998.02.020
中图分类号
S511.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共测定了6种胞质类型的12个不育系对白叶枯病菌35个菌株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杂交稻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不育系抗病性大多较差,不同胞质类型及其不同核基因型的不育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BT型不育系抗病性较强,而冈型、野败型、D型和印水型等多数类型抗病性较差,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珍汕97、龙特甫、G汕和V20等核基因型的不育胞质抗病性又明显低于六千辛和矮选等不育胞质;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也有很大差异,其中有15个菌株对不育系的致病力较强,尤其表现在珍汕97不育系上,甚至有些菌株的致病力极强,并且它们大多对珍汕97等不育胞质具有特异性侵染。因此,在杂交稻的抗病育种中,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不育系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经常监视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型分化,考虑稻区存行的优势小种而选用合适胞质类型的细胞质及其杂交组合,避免因白叶枯病菌专化性小种的出现而导致白叶枯病大流行。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8+8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水稻不育系抗白叶枯病的胞质效应 [J].
孔凡明 ;
吕斑 ;
许志刚 .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01) :64-66+73
[2]  
植病研究方法[M]. 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 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