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区三叠纪最大海侵事件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关系

被引:14
作者
程日辉
王璞珺
刘万洙
唐华风
孔庆莹
宋维海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最大海侵事件; 板块碰撞; 三叠纪; 下扬子区;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4.02.009
中图分类号
P54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发育在下扬子区早三叠世青龙组沧波门段中下部的瘤状灰岩、薄层泥晶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作为深水凝缩段沉积代表了三叠纪最大海侵事件,时间为奥伦初、中期。这个由5个次级短周期波动构成的长周期海平面升降始于三叠纪初期,在奥伦中期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大规模海退,经过安尼期、拉丁期、卡尼期的咸化潮坪 泻湖环境和海陆交互环境,在诺利期—瑞替期海水全部退出本区。与之相比,三叠纪长周期全球海平面升降是在诺利早期(221Ma)达到最大海侵。下扬子区的最大海侵事件的时间比全球最大海侵事件提早大约22Ma,显示出明显的非同步性。这种非同步性反映了下扬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在三叠纪发生了重大改变,即发生在中—晚三叠世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其伴随着海陆变迁的发生。下扬子区三叠纪海侵事件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非同步性可以作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地层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的时限与方式——长江中下游地区震旦纪—侏罗纪沉积环境的演变 [J].
李锦轶 .
地质学报, 2001, (01) :25-34
[2]   苏南地区三叠纪地层格架 [J].
徐雪球 .
江苏地质, 1999, (03) :15-21
[3]   下扬子区中生界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J].
杨盛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10-14+96
[4]   下扬子区三叠纪古生物和古地理变迁及其主要原因 [J].
钱迈平,郭佩霞 .
江苏地质, 1996, (03) :156-165
[5]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侵沉积层序与湖海沟通事件的地球化学记录 [J].
王璞珺 ;
杜小弟 ;
王东坡 .
岩相古地理, 1995, 15 (04) :14-20
[6]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J].
徐树桐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张勇 .
地质学报, 1992, (01) :1-14+97
[7]   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中的黄桥转换事件与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 [J].
张永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4) :439-448
[8]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曙光 ;
S. R. Hart ;
郑双根 ;
郭安林 ;
刘德良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312-319
[9]  
事件沉积[M].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璞〓等著, 2001
[10]  
中国主要大陆山链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