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剩余油的算法及应用

被引:2
作者
严科
杨少春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单层剩余油; 控制因素;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指数; 胜坨油田;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7.01.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当前陆相储层深度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零散,控制因素多,研究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单层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利用构造、储层非均质性、井网布局、水驱动态等4项剩余油控制因素建立模糊数学模型,根据生产井的单层开发动态资料、新井电测解释资料以及动态监测资料,定量给出各控制因素对剩余油的隶属度,通过模糊运算,求出油藏中各井点单层的剩余油。方法用于胜坨油田一区注聚先导区11层,建立的剩余油综合评价指数分布模型立足于油藏开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油藏的开发和调整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 [J].
孙梦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2) :52-54+85
[2]   我国剩余油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J].
刘宝珺 ;
谢俊 ;
张金亮 .
西北地质, 2004, (04) :1-6
[3]   利用神经网络方法确定薄差层剩余油的分布 [J].
刘波 ;
杜庆龙 ;
王良书 ;
刘绍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2) :199-206
[4]   注水油藏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三大富集区 [J].
俞启泰 .
石油学报, 2000, (02) :45-50+3
[5]   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 [J].
杨少春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53-56+5
[6]   储层三维地质模型难使数值模拟摆脱困境 [J].
赵永胜 .
石油学报, 1998, (03) :147-149
[7]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J].
韩大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47-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