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神经网络方法确定薄差层剩余油的分布附视频

被引:13
作者
刘波
杜庆龙
王良书
刘绍文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剩余油; 薄差储层; 人工神经网络; 大庆油田;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2.02.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密闭取芯检查井资料和地质分析方法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 (ANN)模式预测 ,即利用ANN方法可以确定薄差储层可动剩余油。首先输入形成剩余油的主要参数 ,然后通过网络的不断学习 ,最后输出判别精度较高的含油饱和度、含水率或水淹级别等参数。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是输入参数类型的确定 ,它涉及剩余油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等问题。在深入探讨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成因类型的同时 ,还在诸多的剩余油影响因素中 ,确定了利用神经网络判别单井、单层剩余油的参数 ,即井点砂体类型、井点所处位置、注水井砂体类型、注水井距和注水时间。将研究方法应用在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三次加密试验区 ,预测薄差层的水淹分布状况 ,对解决三次加密调整井区存在的问题很有成效。同时指出了对该识别方法产生影响的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下水状态方程——以山东莱州湾南岸地下水研究为例 [J].
韩非 ;
薛禹群 ;
张永祥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4) :483-487
[2]   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精细评价附视频 [J].
杨少春 ;
任怀强 ;
周建林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2) :203-211
[3]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的矿场试验 [J].
赵永胜 ;
董富林 ;
邵进忠 ;
李士奎 .
石油学报, 1999, (06) :43-46+107
[4]   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 [J].
徐安娜 ;
穆龙新 ;
裘怿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5) :3-5
[5]   人工神经网络在煤层宏观结构解释中的应用 [J].
崔若飞 ;
王磊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3) :85-88
[6]   萨尔图油田河流相储集层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周琦 ;
高宏印 ;
袁淑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4) :51-53+101
[8]   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 [J].
俞启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2) :46-50+99
[9]   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开发技术 [J].
巢华庆 ;
许运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1) :34-38+93
[10]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J].
韩大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47-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