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草酸根和氟离子的记录及环境意义

被引:7
作者
崔晓庆 [1 ,2 ]
任贾文 [1 ]
秦翔 [1 ,2 ]
余光明 [1 ]
刘伟刚 [3 ]
谢爱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草酸根; 氟离子; 冰芯; 祁连山; 老虎沟12号冰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6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040 m的粒雪盆钻取的20.12 m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960年.本文分析了冰芯样品中草酸根和氟离子含量,冰芯所记录的过去46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18.52±2.4)ng.g-1,其含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气温可能是影响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冰芯中草酸根含量波动中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可能与周边地区石油燃料、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加剧有关.自1980年以来冰芯中氟离子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分析显示,老虎沟12号冰川的氟离子主要为局地自然来源和工业生产来源,1980年以来高于背景值的氟离子含量主要受人类工业生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919 / 19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氟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J].
杨林锋 ;
彭明霞 ;
文琛 ;
黄精明 ;
余锦龙 .
江西科学, 2010, 28 (05) :641-645+665
[2]   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积雪中粉尘微粒沉积特征 [J].
董志文 ;
李忠勤 ;
张明军 ;
王文彬 ;
王飞腾 .
环境化学, 2010, 29 (03) :352-357
[3]   河西走廊平原区地下水中氟的富集规律及成因探讨 [J].
巴建文 ;
闫成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3) :93-97
[4]   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变化高分辨率冰芯记录 [J].
耿志新 ;
侯书贵 ;
张东启 ;
康世昌 ;
孙希梅 .
冰川冻土, 2007, (05) :694-703
[5]   使用淋洗液自动发生装置对硼酸化的水中痕量阴离子的分析 [J].
刘肖 .
环境化学, 2005, (05) :628-630
[6]   中国天山过去43年大气环境变化:来自冰芯草酸根记录的证据 [J].
李心清 ;
秦大河 ;
蒋倩 ;
江伟 ;
焦克勤 .
地球与环境, 2005, (01) :1-5
[7]   天山与珠峰冰芯草酸根的一致性及其环境意义 [J].
李心清 ;
秦大河 ;
周会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1) :2-7
[8]   草酸生产的实验方法研究 [J].
杨丽华 ;
李明灿 ;
周雅璇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83-85
[9]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及环境特征 [J].
金琼 ;
王元定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310-315
[10]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冰芯中生物有机酸记录及其与南北极地区的差异 [J].
李心清 ;
秦大河 ;
周会 .
科学通报, 2000, (13) :1419-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