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研究——基于长沙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34
作者
陈志军 [1 ,2 ,3 ]
徐飞雄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3] 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驱动机制; 结构关系模型; 乡村历史文化; 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发展;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10.028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长沙市3个代表性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和旅游地发展8个潜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发展驱动机制假设结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发展驱动因素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均对乡村旅游地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旅游供给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旅游需求、旅游吸引物分别具有最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目的地管理、旅游区位分别具有最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旅游需求总效应最大,目的地管理总效应最小。②二维影响因素中,核心吸引物、资源区位和交通区位、制度支持、旅游需求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供给结构、旅游营销创新等因子对乡村旅游地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驱动力的相互影响及主导驱动力阶段性转换推动乡村旅游地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5A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的旅游供需关系模型研究 [J].
刘静 ;
刘耀龙 ;
段锦 .
科技通报, 2017, 33 (07) :264-268
[2]   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 [J].
王莹 ;
许晓晓 .
经济地理, 2015, 35 (03) :203-208
[3]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王淑新 ;
王学定 .
经济问题探索, 2014, (01) :184-190
[4]   世界遗产地旅游者地方感影响关系及机理分析——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 [J].
苏勤 ;
钱树伟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137-1148
[5]   基于面板协整模型分析的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以日本入华旅游为例 [J].
张金华 ;
林秀梅 .
工业技术经济, 2012, 31 (07) :36-40
[6]   基于结构方程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J].
喻胜华 ;
杨薇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4) :44-47
[7]   中国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J].
宋慧林 ;
宋海岩 .
旅游科学, 2011, 25 (02) :23-29
[8]   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地发展的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J].
韩非 ;
蔡建明 ;
刘军萍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11) :195-200
[9]   乡村旅游偏好差异测量研究:基于离散选择模型 [J].
葛学峰 ;
武春友 .
旅游学刊, 2010, 25 (01) :48-52
[10]  
A review of innovation research in tourism.[J].Anne-Mette Hjalager.Tourism Management.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