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A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的旅游供需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6
作者
刘静 [1 ]
刘耀龙 [1 ]
段锦 [2 ]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5A级景区; 最大承载量; 旅游供需关系; 空间分异;
D O I
10.13774/j.cnki.kjtb.2017.07.060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旅游承载量是反映旅游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游客接待量是衡量旅游需求状况的常用指标。在分析我国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对2014年各省市5A级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和年游客接待量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构建基于景区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的旅游供需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旅游供需关系模型可由复合函数定量表征;(3)模型能够预测旅游供需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64 / 2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效应探讨 [J].
袁诚 ;
侯哲灏 ;
陈景祺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 (04) :74-79
[2]   旅游景区微博营销现状及效益分析——以浙江省5A级景区为例 [J].
贝宇倩 ;
陆诤岚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6 (09) :54-61
[3]   基于体验视角的中国5A级旅游景区网站效用指数测度 [J].
胡宇娜 ;
梅林 ;
陈妍 .
经济地理, 2014, 34 (08) :162-166
[4]   基于独特销售主张理论的旅游口号评价——以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为例 [J].
范小华 ;
牛永革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3 (03) :71-75
[5]  
中国5A级旅游景区发展特征研究[J]. 袁露,杨彦平,王继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6]   城市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分析——以岳麓山风景区为例 [J].
熊鹰 ;
杨雪白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1) (S1) :301-304
[7]   崆峒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J].
吕霞霞 ;
石惠春 ;
张灿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 (03) :346-349
[8]   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遗产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大众点评网北京5A景区的游客评论为例 [J].
何琼峰 .
经济地理, 2014, 34 (01) :168-173+139
[9]   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与居民收入、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J].
宋瑞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10) :41-43
[10]   旅游网站品牌化现状研究:以中国5A级景区为例 [J].
牛永革 ;
曾文君 .
旅游学刊, 2013, 28 (11) :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