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前景

被引:26
作者
张宏福
汤艳杰
赵新苗
杨岳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非传统同位素; 地幔地球化学; 玄武质岩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如Hf、Os、Li、Fe、Ti、Mg、He、Ar等)是相对于传统同位素体系(如Sr、Nd、Pb、O等)而言的,即新近发展起来的同位素体系。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以及激光剥蚀技术配合MC-ICP-MS(LA-MC-ICP-MS)等测试手段的开发应用,多种同位素体系(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体系)的示踪作用在地学研究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简要介绍传统同位素体系的基础上,旨在总结报道近年来国际上有关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这些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可能的应用前景,以加速我国在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金属矿床Re-Os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 [J].
蒋少涌 ;
杨竞红 ;
赵葵东 ;
于际民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669-677
[22]   Re-Os同位素体系和大陆岩石圈地幔定年 [J].
支霞臣 .
科学通报, 1999, (22) :2362-2371
[23]   汉诺坝等地地幔捕虏体的氧同位素 [J].
储雪蕾 ;
徐九华 ;
佐藤久夫 .
自然科学进展, 1999, (04) :87-91
[24]   中生代火山岩源区特征的多元同位素制约——以华北北缘为例 [J].
周新华 ;
张国辉 ;
陈义贤 ;
陈文寄 .
科学通报, 1998, (23) :2483-2488
[25]   中国东部地幔包体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其地幔地球化学演化意义 [J].
徐胜 ;
刘丛强 .
科学通报, 1997, (11) :119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