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前山带植物群落调查及相似性初步研究

被引:16
作者
杨尚功 [1 ,2 ,3 ]
李向义 [1 ,3 ]
雷加强 [1 ,3 ]
朱军涛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前山带(区); 植物群落; 多样性; 相似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5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坡前山带的荒漠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调查区域内发现21种植物,参与建群种15种,其他6种为偶见种。21种植物分属于10科20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13种;研究区5种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分别为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琵琶柴(Reaumuria songarica)、河西苣(Hexinia polydichotoma)、蒿类植物(昆仑蒿Artemisia nanschanica+昆仑绢蒿Seriphidium korovinii)与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2)植物群落沿海拔高度变化地带性更替明显,低山砾质壤土母质上为塔里木沙拐枣和琵琶柴群落,集中分布范围分别为2 200~2 300 m和2 250~2 400 m,中部沙质土壤母质上为蒿类植物和河西苣群落,蒿类植物群落分布于海拔2 400~2 500 m,河西苣群落集中于2 500 m高大沙丘丘间低地;驼绒藜群落在砾质土壤和沙质土壤母质上均有分布,海拔范围在2 380~2 800 m。(3)群落结构简单,整体盖度小于10%,物种密度为4~13株(丛)/m2,灌木层优势种单一,密度很小(1.2株(丛)/m2),草本层冠幅水平低,盖度小(小于5%);群落间高度、盖度、密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和生物多样性指数(D、H′、Jsw、Jgi)差异并不明显,总体处于较低水平。(4)群落盖度、密度、高度和物种数随海拔高度变化趋势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呈增加趋势;群落相似性比较显示,低海拔地区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高于高海拔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09 / 8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J].
谭勇 ;
张强 ;
潘伯荣 ;
康晓珊 .
干旱区地理, 2008, (01) :88-96
[2]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气环流及昆仑山北坡的黄土堆积 [J].
韩永翔 ;
杨胜利 ;
方小敏 ;
宋连春 .
中国沙漠, 2006, (03) :351-355
[3]   塔里木盆地的环境格局与绿洲演化 [J].
刘嘉麒 ;
秦小光 .
第四纪研究, 2005, (05) :533-539
[4]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植物群落二维极点排序 [J].
徐广平 ;
张德罡 ;
蒲小鹏 ;
徐长林 ;
刘晓静 ;
柳小妮 ;
陈建纲 .
草原与草坪, 2005, (03) :42-45
[5]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J].
史惠兰 ;
王启基 ;
景增春 ;
王长庭 ;
王杰 ;
王柳英 .
草业学报, 2005, (03) :23-30
[6]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弃耕地草本植被演替初步研究 [J].
张海峰 ;
彭鸿 ;
陈存根 ;
张小林 ;
廖纯艳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5) :973-978
[7]   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禾本科植物区系(英文) [J].
吴玉虎 .
植物研究, 2005, (01) :106-114
[8]   40多年来塔南策勒绿洲动态变化研究 [J].
王兮之 ;
葛剑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3) :369-375
[9]   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相异性及其海拔梯度变化 [J].
于德永 ;
郝占庆 ;
姬兰柱 ;
李扬 ;
熊在平 ;
叶吉 .
生态学杂志, 2003, (05) :1-5
[10]   冗余概念的界定与冗余产生的生态学机制 [J].
张荣 ;
孙国钧 ;
李凤民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5) :8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