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系梨雄性不育的鉴定

被引:16
作者
袁德义 [1 ]
谭晓风 [1 ]
张琳 [1 ]
何小勇 [1 ]
赵思东 [1 ]
乌云塔娜 [1 ]
段经华 [1 ]
李秀根 [2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砂梨; 新高系; 雄性不育; 品种; 鉴定;
D O I
10.16420/j.issn.0513-353x.2007.02.005
中图分类号
S661.2 [梨];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在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中首次发现新高系梨绝大多数品种为雄性不育品种(品系),运用5种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形态学观测花药、花粉情况;花粉离体培养法;整体染色透明法对花药显微观测;石蜡切片解剖法对大蕾期花药、花粉囊、花粉显微观测;田间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新高系梨9个品种中除'早生黄金'梨为雄性可育品种外,其它8个品种即'新高'、'黄金'、'水晶'、'荣山'、'天皇'、'金秋'、'晚大新高'、'农家新高'均无正常花粉或正常花粉极少,为花粉败育,属孢子发生性雄性不育类型,且其雄性不育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晚大新高’梨授粉及受精过程的显微动态研究 [J].
段经华 ;
赵思东 ;
袁德义 ;
张琳 ;
梁文斌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07) :1363-1368
[2]   桃果肉颜色、果皮茸毛和花粉育性性状的分子标记 [J].
俞明亮 ;
马瑞娟 ;
沈志军 ;
章镇 .
园艺学报, 2006, (03) :511-517
[3]   中国砂梨7个自交不亲和新基因的分离与测序 [J].
谭晓风 ;
乌云塔娜 ;
中西テツ ;
李秀根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 (04) :1-6
[4]   用整体染色透明法观察油杉花粉粒的结构 [J].
李国平 ;
黄群策 .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02) :44-47
[5]   中国梨品种自交不亲和新基因的分离鉴定 [J].
谭晓风 ;
乌云塔娜 ;
中西テッ ;
李秀根 ;
曹玉芬 ;
杨谷良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 (01) :1-3
[6]   大豆结实率与花粉败育率之间的关系 [J].
赵丽梅 ;
孙寰 ;
黄梅 ;
王曙明 ;
王跃强 .
大豆科学, 2004, (04) :249-252
[7]   8种果树花粉量及花粉萌发与生长的差异 [J].
张绍铃 ;
谢文暖 ;
陈迪新 ;
高付永 .
上海农业学报, 2003, (03) :67-69
[8]   苹果梨授粉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因子 [J].
金英善 ;
曹后男 ;
玄永浩 ;
宗成文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2, (04) :235-237
[9]   梨树授粉不结实的原因及授粉品种的选择 [J].
张绍铃 ;
徐义流 ;
陈迪新 ;
盛宝龙 .
中国南方果树, 2002, (06) :52-54
[10]   新梨7号小孢子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J].
何天明 ;
张琦 .
果树学报, 2002, (02) :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