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7段浊积岩分布规律

被引:6
作者
马德波 [1 ]
李明 [1 ]
崔文娟 [1 ]
吴东旭 [2 ]
金银楠 [1 ]
孙甲庆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 延长组; 浊积岩;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7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区延长组长6-长7段浊积岩主要发育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和上升半旋回的早期,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端斜坡及平原区古地形低洼处,其展布范围随长期基准面的下降逐渐向湖盆中部迁移,这种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盆地及周缘大地构造背景在宏观上控制着浊积岩的发育;区域构造活动为浊积岩的发育提供了一定的触发机制;基准面旋回的变化控制着浊积岩的发育及分布范围;前三角洲地区古地貌决定三角洲前缘浊积体运移方向和沉积位置。陇东地区浊流沉积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傅强 ;
吕苗苗 ;
刘永斗 .
沉积学报, 2008, (02) :186-192
[2]   三角洲前缘浊积体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 [J].
鄢继华 ;
陈世悦 ;
姜在兴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1) :16-19+25
[3]   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郭艳琴 ;
李文厚 ;
陈全红 ;
梁积伟 ;
余芳 ;
何卫军 .
中国地质, 2007, (03) :406-413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夏青松 ;
田景春 .
沉积学报, 2007, (02) :246-252
[5]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J].
徐黎明 ;
周立发 ;
张义楷 ;
党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4) :455-462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浊流沉积及成因模式 [J].
卢龙飞 ;
史基安 ;
蔡进功 ;
王金鹏 ;
赵欣 ;
王琪 .
地球学报, 2006, (04) :303-309
[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郭艳琴 ;
梁积伟 ;
崔军平 ;
张道锋 .
地质学报, 2006, (05) :656-663
[8]   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早中期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 [J].
郭艳琴 ;
李文厚 ;
胡友洲 ;
庞日轩 ;
张宝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01) :1-4
[9]   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 [J].
王居峰 .
沉积学报, 2005, (02) :303-309
[10]   印支期秦岭造山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的影响 [J].
杨友运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4, (05)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