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冠层形成和结构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曾浙荣,赵双宁,台建祥,李培,李青,付勤,高世菊,曹梅林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冠层形成,冠层结构,高产生理基础,小麦生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0-1989年,以改善北京地区高产小麦产量潜力为目标,对冠层形成和结构以及与高产有关的几个生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确定了选用中间类型叶型的品种、在20cm行距和基本苗15-20万/亩对产量最有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包括形态和生理在内的冠层性状指标,为亩产45kg水平的小麦确定了一个框架结构和形成模式。还研究了叶面积指数变化与光透射、生育阶段持续期与粒数和粒重、育性与脱落酸水平变化等之间的关系,高温和水分胁迫的影响,以及不同衰老类型在衰老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为制定育种目标和方案、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了生理方面的依据。最后对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的叶型和株型、粒数和粒重、源和库在决定产量上的相对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在生理与育种、栽培等学科结合的研究上取得了有益的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