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27
作者
戴雪荣
李吉均
俞立中
师育新
王家澄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2] 兰州大学地理系!兰州
[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
[4]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关键词
风尘沉积; 诊断模式; 粒度指标; 沙尘暴; 冬季风; 兰州;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0.01.007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兰州不同气候背景下形成的风尘沉积 1 80个样品详细的粒度分析 ,建立了该地区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基本模式。发现研究区风尘沉积具有以下特征 :(1 )沉积物分选差 ,主要由粒径 >4Φ的颗粒组成 ,平均6 .4Φ ;(2 )粒级构成为极细砂 2 .6 %、粉砂 77.8%、粘土 1 9.6 % ,属粉质重亚粘土或典型黄土 ;(3)频率曲线为单峰、极正偏类型 ,且具有粗头短促、中间宽大和细尾拉长的特点 ;(4)短期悬浮颗粒与长期悬浮颗粒大致呈对等配比。这些特征同时也为兰州现代尘暴沉积物所具备 ,因而可视为该地区风尘沉积的一个基本诊断模式搬运方式。颗粒粒径 <5 .5 0Φ的含量指标 (GSP1)和 4.5 0~ 6 .5 0Φ的含量指标 (GSP2 )可分别作为冰期—间冰期尺度和冰段—间冰段尺度东亚冬季风演化和沙尘暴强弱程度的基本判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附视频
    师育新
    戴雪荣
    李节通
    王家澄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1) : 88 - 95
  • [2] 亚洲季风演化的突发性与不稳定性——以末次间冰期土壤发生为例
    方小敏
    戴雪荣
    李吉均
    曹继秀
    管东红
    郝永萍
    王建力
    王建民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2) : 154 - 160
  • [3] 兰州现代特大尘暴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戴雪荣,师育新,薛滨
    [J]. 兰州大学学报, 1995, (04) : 168 - 174
  • [4] 甘肃临夏黄土剖面:15万年环境演变的良好记录
    康建成
    李吉均
    [J]. 地质论评, 1993, (02) : 165 - 175
  • [5] 中国黄土研究新进展 (三)时间标尺
    丁仲礼
    余志伟
    刘东生
    [J]. 第四纪研究, 1991, (04) : 336 - 348
  • [6] 末次冰期旋迴兰州黄土剖面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的对比
    李吉均
    朱俊杰
    康建成
    陈发虎
    方小敏
    穆德芬
    曹继秀
    唐领余
    张宇田
    潘保田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 (10) : 1086 - 1094+1127
  • [7] 兰州黄土的生成时代及结构特征
    王永焱
    吴在宝
    岳乐平
    [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 (02) : 3 - 29+161
  • [8] 甘青地区的黄土地层学与第四纪冰川问题.[M].陈发虎等著;.科学出版社.1993,
  • [9] 黄土与环境.[M].刘东生等 著.科学出版社.1985,
  • [10] 现代沉积环境概论.[M].任明达;王乃梁 编.科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