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次生孔隙分布特征

被引:17
作者
王成
邵红梅
洪淑新
潘昊
刘杰
机构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碎屑岩; 长石; 浊沸石; 溶孔; 次生孔隙; 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异常高孔隙带成因 ,指出深层有机酸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 ,T4 断层可能成为酸性水运移通道 ,对次生孔隙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纵向上次生孔隙主要分布于临近T4 断层上部的泉头组一段、登娄库组三、四段地层 ,并具有继承性 ;平面上分布于升平—汪家屯和昌德地区。次生孔隙形成期与天然气主运聚期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 ,次生孔隙发育带最有可能成为高产油气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39+122 +1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J].
邱隆伟 ;
姜在兴 ;
陈文学 ;
李晓红 ;
熊志东 .
沉积学报, 2002, (04) :621-627
[2]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中部油层组合次生孔隙研究 [J].
王成 ;
邵红梅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5) :5-7+52
[3]   松辽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条件及预测 [J].
黄福堂 ;
冯子辉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1) :3-6+54
[4]   地层水中主要酸类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J].
黄福堂 ;
邹信方 ;
张作祥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8, (03) :9-11+54
[5]   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 [J].
王成 ;
范铁成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8, (03) :14-16+54
[6]   松辽盆地北部不同类型干酪根氧化产物中有机酸成分分析及对储层结构影响研究 [J].
黄福堂,邹信芳,姜洪启,张作祥,王建贵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2) :156-166
[7]  
储层地球化学[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梅博文主译,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