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生代岩浆作用过程中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61
作者
陈斌
刘超群
田伟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斜长石; 角闪石; 成分和结构不平衡;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 富集地幔; 太行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太行山中生代岩浆岩的主体———石英二长岩中常见闪长质包体。无论包体还是寄主岩石中均可见斜长石具有成分和结构的不平衡现象,即斜长石具有富钙的核(An=57~65)和富钠的幔部(An=20~35),而且两者变化截然。这是壳幔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记录:核部代表基性岩浆中早期结晶的斜长石(或代表花岗岩中斜长石由于高温基性岩浆的注入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残留核?),而幔部代表从混浆中结晶的斜长石。与此类似,角闪石也发育成分环带,其核部为相对富Al和Ti的黄褐色的韭闪石,而边部为贫Al和Ti的绿色调的浅闪石。韭闪石形成于较高的温度,浅闪石形成于较低的温度,也反映了壳幔岩浆混合的过程。壳幔岩浆混合模式同样得到地球化学数据的支持,太行山中生代岩浆岩的高K2O和MgO、高分异稀土模式(和Eu异常不明显)、高Sr-Ba和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等均与来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浆的混合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质包体:斜长石内部复杂环带研究与岩浆混合史记录 [J].
谢磊 ;
王德滋 ;
王汝成 ;
邱检生 ;
陈小明 .
岩石学报, 2004, (06) :96-107
[2]  
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J]. 张旗,王焰,刘红涛,王元龙,李之彤.地学前缘. 2003(04)
[3]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J].
翟明国 ;
朱日祥 ;
刘建明 ;
孟庆任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13-920
[4]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 [J].
邓晋福 ;
苏尚国 ;
赵海玲 ;
莫宣学 ;
肖庆辉 ;
周肃 ;
刘翠 ;
赵国春 .
地学前缘, 2003, (03) :41-50
[5]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6]   八达岭基性岩和高Ba-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华北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对比 [J].
钱青 ;
钟孙霖 ;
李通艺 ;
温大任 .
岩石学报, 2002, (03) :275-292
[7]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源区性质 [J].
刘红涛 ;
孙世华 ;
刘建明 ;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2, (03) :257-274
[8]   汉诺坝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岩浆底侵作用新证据 [J].
樊祺诚 ;
隋建立 ;
刘若新 ;
周新民 .
岩石学报, 2001, (01) :1-6
[9]   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蘑菇云”模型 [J].
路凤香 ;
郑建平 ;
李伍平 ;
陈美华 ;
成中梅 .
地学前缘, 2000, (01) :97-107
[10]   鲁西中生代富钾火山岩及煌斑岩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附视频 [J].
邱检生 ;
王德滋 ;
曾家湖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4) :38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