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新近纪白云岩形成条件的探讨:C、O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30
作者
魏喜 [1 ]
祝永军 [2 ]
许红 [3 ]
赵国春 [1 ]
李玉喜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
[3]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4]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白云岩形成条件; C、O 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西沙群岛; 新近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西沙群岛在下中新统上部、中—上中新统和上新统产三层白云岩、C、O 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3层白云岩中,除第一层 X606号样品δ13C 和δ18O 为负值,分别为-1.71‰和-3.17‰外,其它样品δ13C 和δ18O 组成相似,均为正值,δ13C 在0.80‰~3.16‰之间,平均为2.24‰;δ18O 在0.56‰~5.23‰之间,平均为2.56‰。表明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与冰川事件引起的超浓缩海水有关。根据δ18O 计算的海水盐度为34.52%~39.98%,平均为36.88%,温度为-8.80℃~14.89℃,平均为1.07℃。白云岩结构、矿物组成、包裹体类型和特征研究表明,白云石在后生成岩演化过程中,遭受埋藏成岩流体和热液流体的改造。根据包裹体测定,埋藏成岩流体盐度为2.07%~6.30%,平均为4.55%,温度为58.4℃~89.4℃,平均为72.8℃,密度为1.00~1.02g/cm3,平均为1.01g/cm3;热液流体盐度为0.53%~6.45%,平均为3.84%,温度为103.3℃~296℃,平均为155.6℃,密度为0.95~0.98g/cm3,平均为0.96g/cm3。测试结果表明,热液成分与地层水成分基本相同,大致与正常海水盐度相当或微咸。这说明岩浆作用主要为热液流体提供热量,并使地层水加热循环,而没有明显的物质成分供给。
引用
收藏
页码:2394 / 240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南海盆地生物礁形成条件及发育趋势 [J].
魏喜 ;
祝永军 ;
尹继红 ;
陈亦寒 ;
刘东齐 .
特种油气藏, 2006, (01) :10-15+102
[2]   南海盆地演化对生物礁的控制及礁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 [J].
魏喜 ;
邓晋福 ;
谢文彦 ;
祝永军 ;
赵国春 ;
李玉喜 ;
陈亦寒 .
地学前缘, 2005, (03) :245-252
[3]   大冰期成因探讨 [J].
杨树庄 .
世界地质, 2004, (03) :252-254+294
[4]   琼北火山活动分期与全新世岩浆演化 [J].
樊祺诚 ;
孙谦 ;
李霓 ;
隋建立 .
岩石学报, 2004, (03) :533-544
[5]   雷州英峰岭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的地球化学和地幔交代作用 [J].
于津海 ;
O'Reilly Y S ;
周新民 .
岩石学报, 2003, (04) :637-649
[6]   现代海底烟囱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J].
卢焕章 .
岩石学报, 2003, (02) :235-241
[7]   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属性问题 [J].
吴世敏 ;
周蒂 ;
丘学林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4) :419-426
[8]   莺琼盆地流体包裹体对热液活动及油气运移的示踪作用 [J].
程本合 ;
汪集旸 ;
熊亮萍 .
岩石学报, 2000, (04) :695-699
[9]   莺-琼盆地1号断裂带含烃热流体活动初探 [J].
孙玉梅 ;
郭迺嬿 ;
欧光习 .
岩石学报, 2000, (04) :687-694
[10]   西沙更新世礁灰岩大气淡水成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J].
刘健 ;
韩春瑞 ;
吴建政 ;
鞠连军 .
沉积学报, 1998, (04) :71-77